平臺經濟迎政策利好 支持力度有望再升級
編輯:王軍 信息來源: 經濟參考報發布時間:2024-11-26
國務院總理李強11月2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有關工作,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危險化學品安全法(草案)》,審議通過《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草案)》。
會議指出,發展平臺經濟事關擴內需、穩就業、惠民生,事關賦能實體經濟、發展新質生產力。要進一步加強對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統籌指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壯大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支持消費互聯網平臺企業挖掘市場潛力,強化平臺經濟領域數據要素供給,促進數據依法有序跨境流動,增強平臺經濟領域政策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要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健全常態化監管制度,推動平臺企業規范經營、有序競爭、提升質量,促進各方主體互利共贏。要切實保障消費者和勞動者合法權益,健全線上消費投訴公示、消費后評價等制度,指導平臺企業依法規范用工,更好發揮平臺經濟對促進就業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我國平臺經濟快速崛起,規模持續擴大。消費互聯網平臺方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月至10月,全國網上零售額12.4萬億元,同比增長8.8%。工業互聯網平臺方面,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我國已培育340余家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標識注冊量突破6000億個,服務超45萬家企業。
中國信通院近期發布的《平臺經濟發展觀察(2024年)》顯示,2023年,頭部平臺企業經營情況明顯好轉,市值排名前十的上市平臺企業總營收為3.6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由降轉升??們衾麧欉_3854.4億元,同比增長42.4%,增速較上年增長22.8個百分點。
“自2019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曾先后4次研究部署平臺經濟相關工作。從此次國常會的部署來看,對平臺經濟的認識和定位進一步提高。”國家發改委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數字經濟處處長馬潮江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國常會指出“發展平臺經濟事關擴內需、穩就業、惠民生,事關賦能實體經濟、發展新質生產力”,結合今年7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從全局高度認識和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來看,強調兩個“事關”,并明確“新質生產力”,意味著平臺經濟在當前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戰略性、全局性、關鍵性作用進一步提高。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會議明確“進一步加強對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統籌指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對平臺經濟的政策支持力度有望升級。其中,“數據要素”將是政策支持的重點之一。
平臺經濟連接海量用戶、海量場景,積累和使用海量數據,此次國常會部署也特別提到“強化平臺經濟領域數據要素供給,促進數據依法有序跨境流動”,強調數據要素對平臺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在署名文章中曾指出,加快完善平臺經濟、數據等重點領域基礎性制度,充分激發平臺、數據等資源要素活力,為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提供堅實保障。
馬潮江表示,平臺經濟已經迎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的重大機遇期,有望利用數據賦能實現新一輪快速增長。“強化平臺經濟領域數據要素供給,促進數據依法有序跨境流動”,就是要鼓勵引導平臺企業加大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力度,在引領發展、促進就業、提升國際競爭力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未來相關部門或將健全平臺經濟領域數據權益實現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國常會指出,“增強平臺經濟領域政策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對此,馬潮江表示,較長時間內,平臺經濟作為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是具有高成長性的宏觀經濟增量。“增強平臺經濟領域政策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意味著平臺經濟在國家宏觀政策領域的重要性提高,既是關鍵增量也是重要存量,平臺經濟服務宏觀經濟的緊密性、一致性政策需求值得期待。
另外,平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與相適應的監管方式緊密相關。馬潮江表示,從2019年開始,我國按照包容審慎要求,不斷創新平臺經濟監管模式,經歷了包容審慎、規范治理到透明可預期的常態化監管過程。本次國常會再次從市場秩序、監管制度、平臺企業等角度強調規范發展,并單獨提到勞動者、消費者、平臺企業用工等,就是要完善多元化的平臺經濟治理體系,鼓勵更加開放、有序、公平的競爭,切實保障消費者和勞動者合法權益,推動平臺經濟安全發展、高效發展、和諧發展,促進各方主體互利共贏。(記者 張莫 郭倩)